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两级DTRO工艺流程图
1.1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工艺流程及说明
1.1.1工艺流程
1.1.2流程说明
1.1.2.1预处理
渗滤液pH值随着厂龄的增加、环境等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组成成份复杂,存在各种钙、镁、钡、硅等种难溶盐,这些难溶无机盐进入反渗透系统后被高倍浓缩,当其浓度超过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时将会在膜表面产生结垢现象。而调节原水pH值能有效防止碳酸盐类无机盐的结垢,故在进入反渗透前须对原水进行pH值调节。
调节池出水泵入反渗透系统的原水罐,在原水罐中通过加酸,调节pH,原水罐的出水经原水泵加压后再进入石英砂过滤器,砂滤器数量按具体处理规模确定,其过滤精度为50μm。砂滤器进、出水端都有压力表,当压差超过2.5bar的时候须执行反洗程序。砂滤器反冲洗的频率取决于进水的悬浮物含量,对一般的垃圾填埋场,砂滤器反冲洗周期约100小时左右,对于SS值比较低的原水,砂滤运行100小时后若压差未超过2.5bar也须进行反冲洗,以避免石英砂的过度压实及板结现象,两者以先到时间为自动激活砂滤反洗时间。砂滤水洗采用原水清洗;气洗使用旋片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
砂滤出水后进入芯式过滤器,对于渗沥液级系统,由于原水中钙、镁、钡等易结垢离子和硅酸盐含量高,经DT膜组件高倍浓缩后这些盐容易在浓缩液侧出现过饱和状态,所以根据实际水质情况在芯式过滤器前加入一定量的阻垢剂防止硅垢及硫酸盐结垢现象的发生,具体添加量由原水水质分析情况确定,阻垢剂应加20倍水进行稀释后使用。芯式过滤器为膜柱提供最后一道保护屏障,芯式过滤器的精度为10μm。同样,芯式过滤器的数量同砂滤一样按具体处理规模确定。
预处理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
1.1.2.2两级DTRO系统
膜系统为两级反渗透,第一级反渗透需要从芯式过滤器后进水,第二级反渗透处理第一级透过水。
原水储罐的出水,由泵PK00211给反渗透设备供水,砂滤器增压泵PK13011给渗滤液提供压力。砂滤器共有1个,FS13011。砂滤器进、出水端都有压力表,当压差超过2.5bar的时候须执行反洗程序。砂滤器反冲洗的频率取决于进水的悬浮物含量。反冲洗时先用气泵RK13811进行气洗,再用泵PK13011进行渗滤液冲洗,砂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0μm。经过砂滤器后渗滤液直接进入芯式过滤器,设备配有芯式过滤器2台,其进、出水端都有压力表,当压差超过2.0bar的时候进行更换滤芯。芯式过滤器过滤的精度为10μm为膜柱提供最后一道保护屏障。为了防止各种难溶性硫酸盐、硅酸盐在膜组件内由于高倍浓缩产生结垢现象,有效延长膜使用寿命,在一级反渗透膜前需加入一定量的阻垢剂。添加量按原水中难溶盐的浓度确定。
经过芯式过滤器的渗滤液直接进入一级反渗透高压柱塞泵。
DT膜系统每台柱塞泵后边都有一个减震器,用于吸收高压泵产生的压力脉冲,给膜柱提供平稳的压力。经高压泵后的出水进入膜组件,膜组件采碟管式反渗透膜柱,抗污染性强,物料交换效果好的优点,对渗沥液的适应性很强,一级DTRO膜寿可达3年以上,二级DTRO膜寿命长达5年。一级反渗透系统拟设两组,为串联连接方式,第一组反渗透的浓液进入串联后置的第二组,各组处理的浓液COD浓度及盐含量依次增加。二级反渗透设一组。
第一级反渗透的减震器出水进入第一个膜组(FM161),第一组由高压泵直接供水,第二组膜柱配一台在线循环泵以产生足够的流量和流速以克服膜污染;第二级反渗透不需要在线增压泵,由于其进水电导率比较低,回收率比较高,仅仅使用高压泵就可以满足要求。
膜柱组出水分为两部分。第一级反渗透的透过液排向第二级反渗透的进水端,浓缩液排入浓缩液储存池。第二级反渗透的透过液进入净水储存池,等待回用,浓缩液进入第一级反渗透的进水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两级反渗透的浓缩液端各有一个压力调节阀(VS1601和VS2601),用于控制膜组内的压力,以产生必要的净水回收率。
一级DTRO工艺流程示意图
1.1.2.3清水脱气及pH值调节
由于渗滤液中含有一定的溶解性气体,而反渗透膜可以脱除溶解性的离子而不能脱除溶解性的气体,就可能导致反渗透膜产水pH值会稍低于排放要求,经脱气塔脱除透过液中溶解的酸性气体后,pH值能显著上升,若经脱气塔后的清水pH值仍低于排放要求,此时系统将自动加少量碱回调pH值至排放要求。由于出水经脱气塔脱气处理,只需加微量的碱液即能达到排放要求。
出水pH回调在清水罐中进行,清水排放管中安装有pH值传感器,PLC判断出水pH值并自动调节计量泵的频率以调整加碱量,最终使排水pH值达到排放要求。
1.1.2.4设备的冲洗和清洗
膜组的清洗包括冲洗和化学清洗两种。
反渗透系统有清洗剂A、清洗剂C、阻垢剂和清洗缓冲罐。操作人员需要定期给储罐添加清洗剂和阻垢剂,设定清洗执行时间,需要清洗的时候系统自动执行。
系统冲洗:
膜组的冲洗在每次系统关闭时进行,在正常开机运行状态下需要停机时,一般都采取先冲洗后再停机模式。系统故障时自动停机,也执行冲洗程序。冲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在膜片表面沉积。冲洗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渗滤液冲洗,一种是净水冲洗,两种冲洗的时间都可以在操作界面上设定,一般为2-5分钟。
化学清洗:
为保持膜片的性能,膜组应该定期进行化学清洗。清洗剂分酸性清洗剂和碱性清洗剂两种,碱性清洗剂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有机物的污染,酸性清洗剂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无机物污染。
在清洗时,清洗剂溶液在膜组系统内循环,以除去沉积在膜片上的污染物质,清洗时间一般为1-2个小时,但可以随时终止。清洗完毕后的液体排出系统到调节池。膜组的化学清洗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可在计算机界面上设定清洗参数。
清洗剂一般稀释到5-10%后使用。
清洗周期
清洗时间间隔的长短取决于进水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当在相同进水条件下,膜系统透过液流量减少10%~15%或膜组件进出口压差超过允许的设定值(DT组件进出压差为12bar,卷式RO膜管进出压差2.5bar)时需进行清洗,经正常情况下清洗周期如下:
一级DT系统的化学清洗周期:
碱洗: 4~7天,pH=10~11,温度35℃
酸洗: 8~14天,pH=2.5~3.5,温度35℃
二级DT系统的化学清洗周期:
碱洗: 8~14天,pH=10~11,温度35℃
酸洗: 14~28天,pH=2.5~3.5,温度35℃